如何護理對異位妊娠手術患者焦慮及術后并發癥的影響
一般正常情況下的妊娠受精卵的著床位置在子宮內部的體腔內膜上,而異位妊娠指的就是受精卵的著床位置在子宮體腔之外的其他位置,傳統上我們也稱之為宮外孕。異位妊娠屬于婦產科疾病,是比較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其中根據受精卵的著床位置的不同,可以分為輸卵管妊娠、卵巢妊娠、宮頸妊娠以及腹腔妊娠等,其中輸卵管妊娠的發生率最高。針對異位妊娠如果沒有及時進行處理以及治療對于患者的生命可能或造成威脅,所以針對異位妊娠一定要盡早進行治療。一般針對異位妊娠都有兩種治療方式,一種是藥物治療,另一種是采用手術進行治療,由于藥物治療的危險性大,所以大部分還是采用手術進行異位妊娠的治療,但是在進行異位妊娠的手術過程中,患者會出現焦慮緊張的心理情緒,并且術后患者還有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并發癥,針對這樣的情況應該如何進行患者的護理呢?
一、健康宣教
針對異位妊娠進行手術的患者,在護理過程中首先要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護理人員要結合患者的基本情況對患者的異位妊娠的產生原因、治療方式、手術過程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進行詳細的講解,讓患者充分的了解異位妊娠的相關知識,同時做好傾聽,耐心的講解患者存在的問題與疑惑,加深患者對于異位妊娠的認知,對手術流程進行講解,并結合手術過程中的醫生與護理人員的專業度以及相關儀器的介紹,讓患者了解手術的安全性,有的患者會由于擔心手術之后無法再孕而產生焦慮情緒,針對這樣的情況,護理人員也要詳細的為患者講解在進行異位妊娠之后如果想再次懷孕應該注意的事項以及相關疾病的檢查,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
二、心理護理
針對患者對于手術的焦慮情緒,護理人員會密切的觀察患者的情緒狀態與變化,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心理干預護理,增加與患者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了解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的由來,針對性的進行護理干預,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并進行一定的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其中護理人員還可以組織患者之間的交流互動,讓不同的患者之間通過交流溝通緩解焦慮緊張的情緒,還可以讓已經進行異位妊娠手術的患者與未做手術的患者進行交流溝通,探討手術的經歷與體驗,讓患者發現手術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從而減輕焦慮。護理人員還要與患者的家屬之間增進交流溝通與合作,詳細的了解患者的具體性格情況以及家庭狀況,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干預,緩解患者因為心理壓力產生的焦慮,同時讓患者家屬與醫護人員共同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排解焦慮。
三、呼吸道護理
為了預防患者術后呼吸道并發癥的發生,手術結束后患者平臥位時要將患者的頭部偏向一側,防止因為麻醉的惡心、嘔吐等情況發生造成呼吸道阻塞影響患者的正常呼吸,同時要讓患者適當的進行有效咳嗽,將呼吸道中的痰液咳出,保障呼吸道通暢,預防吸入性肺炎等并發癥的發生,同時在進行咳嗽的過程中患者要注意力度,防止咳嗽時力度過大影響傷口。
四、生活護理
在患者手術結束之后24小時之內一般都會放置引流管,防止患者的膀胱因為尿液的涌入增大影響到患者的傷口愈合,因此在護理過程中要及時觀察患者的引流管的順暢,并對患者的尿液顏色與性質進行觀察與記錄,在患者的引流管拔除之前,要保證患者外陰的衛生,防止感染,需要用碘棉球擦洗會陰部位,每天一到兩次,等引流管拔除之后患者要用溫水進行外陰部位的清洗,并要及時更換內褲,避免尿路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護理人員要讓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五、運動護理干預
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運動干預,當患者的手術結束之后,引流管拔除之后,護理人員要積極的鼓勵患者起床下床進行適當的活動與運動,促進腸胃的蠕動功能恢復,并且防止腸粘連情況的發生,同時加快患者的康復。因為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存在出血,或者由于自身的體質因素可能會產生頭暈等情況,因此在患者下床進行運動的過程中,需要有醫護人員或者家屬陪同,防止患者摔倒。
六、飲食護理干預
患者手術之后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飲食方面的護理干預,叮囑患者以及患者家屬,飲食盡量以溫熱的粥類面條等容易消化的為主,等患者排氣之后腸胃消化與蠕動功能恢復正常之后再正常飲食,其中要注意飲食要以高熱量、高纖維、高維生素以及高蛋白的食物為主,患者手術中存在出血情況,因此要高熱量與高蛋白的食物幫助患者維持體能,為了加快患者的痊愈并提升抵抗力與免疫力,所以要加強維生素的攝入,粗纖維主要是防止患者出現便秘等情況。要避免辛辣刺激類食物,同時讓患者增加動物肝臟、木耳等富含鐵蛋白的食物的攝入,幫助患者增加血紅蛋白的生成,促進機體的恢復。
綜上所述,對異位妊娠患者要進行健康宣教結合心理干預護理,幫助患者排解焦慮情緒,促進手術的順利進行。同時為了避免患者出現并發癥,術后要對患者進行呼吸道護理,預防肺炎等呼吸道并發癥;對患者進行生活干預,讓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清潔外陰,避免尿路感染;對患者進行運動干預,促進患者的腸胃蠕動恢復,并且預防腸粘連;對患著進行飲食護理提升患者抵抗力免疫力,促進血紅蛋白生成,加快患者的疾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