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早產兒日】你知道“世界早產兒日”嗎?
新生兒出生后的最初幾小時和最初幾天是建立泌乳以及為母親實現成功母乳喂養提供所需支持的關鍵窗口期。母乳的益處和非母乳喂養的風險已有充分研究,并得到全球普遍認可。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所有嬰兒,包括早產/低出生體重兒、患病新生兒,都應進行母乳喂養。為倡導人們更多關注早產兒的生存與發展,采取有效行動,降低早產導致的疾病與死亡風險,2012年由世界衛生組織呼吁,將每年11月17日設立為世界早產兒日。
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司在2016年將“有愛,有未來”設立為世界早產兒日中文永恒主題,旨在呼吁全社會關愛早產兒及其家庭,提高早產兒生命質量,促進母嬰健康。2021年世界早產兒日重點為“母乳喂養,助力健康”。
母乳提供全面營養,助力早產兒健康
母嬰分離,建議從產后第一小時開始擠奶
在母嬰分離期間,媽媽應在產后一小時內盡快開始吸奶。有研究表明,出生一小時內吸奶或手擠奶進行收集乳汁,媽媽的產奶量會明顯增多,對于較為濃稠的初乳來說手擠奶是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也更容易采集到初乳。
母親學會手擠奶,有效采集初乳
袋鼠式護理,給早產寶寶愛的呵護
袋鼠式護理(Kangaroo Mother Care,KMC)又稱“皮膚接觸護理”(Skin-to-skin contact),是指產婦以類似袋鼠媽媽將小袋鼠養育在育兒袋的方式環抱著嬰兒,將只穿尿褲的嬰兒放在產婦裸露的胸腹部,進行皮膚對皮膚接觸的一種護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