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胎合并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57例
【摘要】 目的 探討雙胎合并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ICP)的診斷、治療和圍生兒預后。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57例雙胎合并ICP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27例在36-37周采取剖宮產,母嬰均治愈出院。16例30-34周黃染加重,瘙癢癥狀無明顯減輕,總膽汁酸下降不明顯,肝酶升高采取剖宮產,其中3例新生兒轉兒科治療,余母嬰均治愈出院。9例突然出現胎動消失,胎死宮內,行水囊引產。結論 一旦確診為雙胎合并ICP,都必須住院。積極治療,密切監測母兒情況,適時終止妊娠,盡量確保母嬰安全。
【關鍵詞】雙胎妊娠;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治療
【中國分類號】R714.23;R714.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01(2010)12-1814-02
妊娠期肝內膽子淤積癥(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發癥,臨床上以皮膚瘙癢和黃疸為特征,主要危害胎兒,使圍生兒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高。雙胎發生ICP是單胎的兩倍,膽酸常高出正常值10倍以上,易引起早產、胎兒窘迫、死胎、死產,圍生兒死亡率增高[1]。自2004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孕婦,其中雙胎合并ICP57例,本文通過對57例雙胎合并ICP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患者年齡18-42歲,發病孕周18-35歲周左右;初產婦37例,經產婦20例。既往有ICP病史者13例,有死胎史者13例,有死產史者7例,有新生兒死亡史者4例。并發妊娠期高血壓疾病13例,合并黃疸6例。產前檢查發現膽汁酸水平升高7例。雙胎合并ICP診斷標準:①B超檢查提示雙胎妊娠;②在妊娠期出現皮膚瘙癢;③總膽汁酸水平升高;④肝功能異常,主要是丙氨酸轉氨酶和天冬氨酸轉氨酶輕度升高;⑤可伴輕度黃疸,血清膽紅素輕度或中度升高;⑥患者一般情況良好,無明顯嘔吐、食欲不佳、乏力及其他疾病癥狀,排除病毒性肝炎及肝膽結石、膽管阻塞及皮膚疾患。一旦分娩,瘙癢迅速消退,肝功能亦迅速恢復正常。
1.2 實驗室檢查:血清總膽汁酸達30-50umol/L7例,50-100 umol/L17例,100-150 umol/L27例,150-200 umol/L6例;轉氨酶50-100U/L3例,100-200U/L6例,200-300 U/L24例,300-400 U/L11例,400-500 U/L6例,500-600 U/L7例;合并妊娠期高血壓疾病13例,其中尿蛋白+2例,尿蛋白++7例,尿蛋白+++3例,血壓140-170/90-105mmHg,排除乙肝、丙肝。
1.3 治療:57例都住院治療,左側臥位,吸氧(5L/min),每次30min,2次/d,口服熊去氧膽酸250mg,1次/6h,靜脈點滴腺苷蛋氨酸(思美泰)1000mg,qd,連續使用7d為一療程,休息7d后,再繼續。同時囑患者每日口服糖水2000-3000ml以上,分娩前3d,維生素K110mg肌肉注射,1次/d,分娩前2d,肌注地塞米松5mg/次,1次/12h,共4次。并發妊娠期高血壓疾病13例,其中尿蛋白+2例,1次/6h測血壓,未使用藥物,觀察病情變化。尿蛋白++和尿蛋白+++都口服硝苯地平10mg,3次/d,每日行胎心監護1次,監測胎動,連續使用7d為1個療程,停藥7d后復查血清總膽汁酸、轉氨酶、尿蛋白評價療效,再決定治療方案或終止妊娠時間。
2.結果
27例36-37周瘙癢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鞏膜及皮膚黃疸漸減退,膽紅素漸下降至正常,肝酶逐漸下降至正常,膽汁酸降至正常范圍采取剖宮產,母嬰均治愈出院。16例30-34周黃染加重,瘙癢癥狀無明顯減輕,膽汁酸下降不明顯,肝酶升高采取剖宮產,3例新生兒轉兒科治療,母嬰均治愈出院。9例住院期間突然出現胎動消失,急診采取剖宮產,其中5例新生兒死亡,4例新生兒轉兒科治療,其中2例產婦產時大出血,行輸血治療。5例突然出現胎動消失,胎死宮內,行水囊引產。
3.討論
3.1 近年來,由于輔助生殖術的廣泛應用,使多胎妊娠的發生率明顯增高,其中雙胎最常見。多胎妊娠容易引起很多產科并發癥,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ICP、貧血、胎膜早破與早產、胎兒生長發育異常等。多個胎兒間相互干擾,不易監護;且多為珍貴兒,患者及家屬期望度高,合并重度ICP者能保胎至34-36周已很不容易,常因為多種高危因素在32-34周時,就不得不終止妊娠了。本組16例30-34周剖宮產,一旦確診為雙胎,發病孕周18-35周左右;產前檢查發現膽汁酸水平升高7例。產前檢查時間為18周開始,每2周1次,產前檢查內容測血壓、尿蛋白、抽靜脈血查血清總膽汁酸、丙氨酸轉氨酶和天冬氨酸轉氨酶,告之孕婦如果有皮膚瘙癢隨時來院檢查,結果有異常,排除其他導致肝功能異?;蝠W的疾病。一旦確診為雙胎合并ICP,都必須住院。積極治療,密切監測母兒情況,適時終止妊娠,盡量確保母嬰安全。
3.2 胡玉芹[2]及張麗娟[3]等都研究表明:膽汁酸通過直接或間接作用對母胎各器官造成損害,特別是近年來膽汁酸對未成熟心肌細胞的毒性作用,能影響心臟收縮功能、導致心律失常。提示膽汁酸對胎兒心臟的毒性作用,可能是ICP時胎兒猝死的重要原因。ICP胎兒存在缺氧和腦損傷,ICP胎兒腦損傷與胎兒缺氧及高濃度膽汁酸密切相關。特別是妊娠晚期突發性胎兒死亡,或稱為胎兒猝死,既難以預料又無法準確監測。帶給廣大產科工作者巨大困惑的同時,也給孕產婦及家屬帶來極大的精神創傷,而且由此也會引起眾多的醫療糾紛。本組9例住院期間突然出現胎動消失,急診采取了剖宮產,其中5例新生兒死亡,4例新生兒轉兒科治療,其中2例產婦產時大出血,行輸血治療。5例突然出現胎動消失,胎死宮內,行水囊引產。因此,我們的治療方案中,使用了熊去氧膽酸降低膽酸,改善胎兒環境從而延長胎齡。
3.3 王如英[4]研究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孕婦肝功能指標與圍生兒預后的關系,發現轉氨酶及膽紅素水平升高ICP孕婦的胎兒預后不佳,必須高度重視,適時剖宮產終止妊娠將明顯改善圍生兒預后。因此,我們用腺苷蛋氨酸(思美泰)保護肝臟,改善ICP癥狀,延緩病情進一步發展。
3.4 鄧幼林[5]等研究表明重度ICP合并重度子癇前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尤其重度子癇前期是一種對母兒都有嚴重影響的妊娠期特發性疾病。重度ICP合并重度子癇前期者,治療上以重度子癇前期為重,基本治療為解痙、鎮靜、降壓。硫酸鎂在解痙同時又能抑制子宮收縮,一舉兩得,此時優于利托君。34周孕后即可考慮剖宮產終止妊娠。我們的資料是并發妊娠期高血壓疾病13例,尿蛋白++和尿蛋白+++都口服硝苯地平10mg,3次/d,每日行胎心監護1次,監測胎動,連續使用7d為1療程,停藥7d后復查血清總膽汁酸、轉氨酶、尿蛋白評價療效,再決定治療方案或終止妊娠時間。
迄今為止,早產、羊水胎糞污染、圍生兒死亡仍然是ICP對胎兒的主要危害[6]。ICP對胎兒的危害可通過加強監護、治療、適時終止妊娠等積極的產科處理及新生兒監護而得到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樂杰主編.婦產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01-121
[2]胡玉芹.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研究進展(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9,10(4):315-317
[3]張麗娟,陳婷,丁依玲.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兒缺氧腦損傷的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9,25(11):672-674
[4]王如英.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孕婦肝功能指標與圍生兒預后的關系(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27):3818-3819
[5]鄧幼林,漆洪波.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治療和終止妊娠的時機(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0,25,255-257
[6]EASL. 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ilines:managemengt of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s(J).JH epatol,2009,51(2):237-267